上海,还习惯吗?学习辛不辛苦?”
她一边问着,一边还从自己的手提包里,拿出了一个保温杯,拧开,递给了他:
“来,喝点妈妈给你泡的麦茶。”
林哲接过那杯散发着熟悉麦香的、温热的茶,喝了一口。
他用一套他早已演练过无数遍的、作为“好儿子”的话术,微笑着,回答着母亲的所有问题。
他告诉她,自己已经适应了上海的快节奏;他告诉她,自己转去日语系后,学习变得得心应手;他甚至还告诉她,自己交了几个新朋友,周末会一起出去玩。
他所描述的那个“林哲”,阳光、上进、生活充实,是一个完美的、能让任何父母都感到骄傲的儿子。
然而,他知道,那只是一个虚假的人设,一个用来应付这个“正常世界”的、冰冷的面具。
就在他应付着母亲的问话时,他口袋里的手机,忽然“嗡”地震动了一下。
他下意识地掏出来看了一眼,屏幕上,只是一条无关紧要的、关于他P站粉丝数又创新高的系统通知。
然而,就是这个小小的动作,让他瞬间“出戏”。
他的思绪,如同坐上了超光速飞船,跨越了海洋,瞬间飞回了那个位于上海的、小小的出租屋。
莉娜,她现在在做什么?
她有没有乖乖地看动画?
她晚饭吃了吗?
一股强烈的、属于主人的、不容置疑的占有欲和不安感,猛地,攫住了他的心脏。
他迅速地将手机锁屏,塞回口袋,然后,强行将脸上那丝因为想到自己的“宠物”而流露出的、阴冷的表情,重新转换成了一个面对母亲时应有的、温暖的笑容。
成田特快平稳地滑入东京站的站台。
走出检票口,面对着站内那如同迷宫般、通往四面八方的换乘指示,母亲和子并没有走向山手线或中央线的方向。
她只是从她那看起来典雅、却又看不出任何品牌标志的手提包里,拿出了手机,用无比谦和有礼的敬语,拨出了一通简短的电话。
几分钟后,当他们来到地面上的VIP乘车点时,一辆光洁如新的黑色雷克萨斯,已经悄无声息地,等候在了路边。
他们坐进了那散发着高级皮革味道的、安静的车厢后座。
车辆平稳地汇入了东京那秩序井然、却又川流不息的车河。
和子一边为哲也递上她亲手制作的、放在精致漆盒里的茶点,一边用她那一贯温柔的语调,说起了家里的事:
“明天要去本家一趟,和舅舅他们商量一下秋日祭的细节。你外婆的身体还算硬朗,就是总念叨你。”
她口中那轻描淡写的“本家”和“秋日祭”,对哲也来说,是每年暑假都必须应付的、属于母亲那个古老而又略有名望的家族的、充满了繁文缛节的传统。
他只是心不在焉地,点了点头。
车窗外,是东京这座世界级大都市光怪陆离的风景。
无论是新宿那高耸入云的都厅大楼,还是涩谷十字路口那如同工蚁般、密密麻麻的人潮,对他来说,都毫无新奇可言。
这与他生活了数年的上海,与外滩的璀璨,与陆家嘴的魔幻,并无本质上的区别。
从一个钢筋水泥的森林,来到另一个钢筋水泥的森林,只会让他感到一种熟悉的、抽离的、仿佛灵魂飘在半空中的麻木。
他将头,靠在了舒适的座椅上,百无聊赖地看着窗外飞逝的街景。
然而,当车辆驶过秋叶原附近时,他那双原本半眯着的、毫无神采的眼睛,却猛地,亮了起来。
他看到,一整栋大楼的巨型外墙上,正挂着他让莉娜看的那部异世界动画第二季的、充满了视觉冲击力的宣传海报。
他看到了Animate那熟悉的蓝白色招牌,看到了Melonbooks和虎之穴那只有“同道中人”才能看懂的、充满了暗示性的店面。
这才是他心中的“圣地”,这里的二次元文化,远比上海要来得更“纯正”,也更“硬核”。
他的嘴角,终于,泛起了一丝发自内心的、真正的微笑。
最终,雷克萨斯缓缓地驶入了一个位于世田谷区的、极为安静的高级住宅区,在其中一栋融合了现代简约与日式庭院风格的、雅致的两层建筑前,停了下来。
司机为他拉开车门,他刚一走下车,就看到玄关的门被拉开,一个面容带着几分疲惫、眼神却依旧锐利的男人,正站在门口。
那是他的父亲,林建。
看来,他父亲这几个月在日本处理跨国贸易的业务,今天也正好,和他这个儿子,在同一时间,回到了这个位于东京的、真正意义上的“家”。
他走上前去,对着那个男人,微微鞠了一躬。
回到东京的日子,是一种充满了割裂感的、平静的诡异。
白天,林哲扮演着一个完美的、从上海回来休假的孝顺儿子。
他会陪着母亲和子,去拜访本家那些亲戚,在那些充满了繁文缛节的聚会上,用无可挑剔的敬语,和长辈们寒暄。
但一回到自己那间充满了手办和漫画的、充满了童年回忆的卧室,他就会立刻锁上门,打开加密的视频软件,用日语,远程“教学”和“视奸”,那个被他独自留在上海的、真正的“家人”。
这天晚上,一家人刚刚用完一顿充满了日式家庭风味的、温馨的晚餐。
正当哲也要像往常一样,借口“学习”,溜回自己房间的时候,他的父亲林建,却在书房门口,叫住了他。
“哲也,你过来一下,我跟你聊几句。”父亲的书房,和他母亲所营造的、充满了“和风”与“禅意”的家居风格截然不同,这里充满了现代的、属于商业和男性的、冷硬的气息。
林建坐在他那张宽大的、黑色的老板桌后面,他并没有看哲也,而是盯着一份关于中日贸易的报表,用一种不带什么感情色彩的、随意的口吻,提起了那件事:
“我听你母亲说了,你把专业,从历史系,转去了日语系。”
他顿了顿,抬起头,看着自己的儿子,“说实话,我有点失望。学语言,对你以后接手家里的生意,没什么太大的帮助。”
但他随即又摆了摆手,用一种商人的、注重结果的务实语气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 数字分页 ]继续阅读-->>【1】【2】【3】【4】【5】【6】【7】【8】【9】【10】【11】【12】【13】【14】【15】【16】
她一边问着,一边还从自己的手提包里,拿出了一个保温杯,拧开,递给了他:
“来,喝点妈妈给你泡的麦茶。”
林哲接过那杯散发着熟悉麦香的、温热的茶,喝了一口。
他用一套他早已演练过无数遍的、作为“好儿子”的话术,微笑着,回答着母亲的所有问题。
他告诉她,自己已经适应了上海的快节奏;他告诉她,自己转去日语系后,学习变得得心应手;他甚至还告诉她,自己交了几个新朋友,周末会一起出去玩。
他所描述的那个“林哲”,阳光、上进、生活充实,是一个完美的、能让任何父母都感到骄傲的儿子。
然而,他知道,那只是一个虚假的人设,一个用来应付这个“正常世界”的、冰冷的面具。
就在他应付着母亲的问话时,他口袋里的手机,忽然“嗡”地震动了一下。
他下意识地掏出来看了一眼,屏幕上,只是一条无关紧要的、关于他P站粉丝数又创新高的系统通知。
然而,就是这个小小的动作,让他瞬间“出戏”。
他的思绪,如同坐上了超光速飞船,跨越了海洋,瞬间飞回了那个位于上海的、小小的出租屋。
莉娜,她现在在做什么?
她有没有乖乖地看动画?
她晚饭吃了吗?
一股强烈的、属于主人的、不容置疑的占有欲和不安感,猛地,攫住了他的心脏。
他迅速地将手机锁屏,塞回口袋,然后,强行将脸上那丝因为想到自己的“宠物”而流露出的、阴冷的表情,重新转换成了一个面对母亲时应有的、温暖的笑容。
成田特快平稳地滑入东京站的站台。
走出检票口,面对着站内那如同迷宫般、通往四面八方的换乘指示,母亲和子并没有走向山手线或中央线的方向。
她只是从她那看起来典雅、却又看不出任何品牌标志的手提包里,拿出了手机,用无比谦和有礼的敬语,拨出了一通简短的电话。
几分钟后,当他们来到地面上的VIP乘车点时,一辆光洁如新的黑色雷克萨斯,已经悄无声息地,等候在了路边。
他们坐进了那散发着高级皮革味道的、安静的车厢后座。
车辆平稳地汇入了东京那秩序井然、却又川流不息的车河。
和子一边为哲也递上她亲手制作的、放在精致漆盒里的茶点,一边用她那一贯温柔的语调,说起了家里的事:
“明天要去本家一趟,和舅舅他们商量一下秋日祭的细节。你外婆的身体还算硬朗,就是总念叨你。”
她口中那轻描淡写的“本家”和“秋日祭”,对哲也来说,是每年暑假都必须应付的、属于母亲那个古老而又略有名望的家族的、充满了繁文缛节的传统。
他只是心不在焉地,点了点头。
车窗外,是东京这座世界级大都市光怪陆离的风景。
无论是新宿那高耸入云的都厅大楼,还是涩谷十字路口那如同工蚁般、密密麻麻的人潮,对他来说,都毫无新奇可言。
这与他生活了数年的上海,与外滩的璀璨,与陆家嘴的魔幻,并无本质上的区别。
从一个钢筋水泥的森林,来到另一个钢筋水泥的森林,只会让他感到一种熟悉的、抽离的、仿佛灵魂飘在半空中的麻木。
他将头,靠在了舒适的座椅上,百无聊赖地看着窗外飞逝的街景。
然而,当车辆驶过秋叶原附近时,他那双原本半眯着的、毫无神采的眼睛,却猛地,亮了起来。
他看到,一整栋大楼的巨型外墙上,正挂着他让莉娜看的那部异世界动画第二季的、充满了视觉冲击力的宣传海报。
他看到了Animate那熟悉的蓝白色招牌,看到了Melonbooks和虎之穴那只有“同道中人”才能看懂的、充满了暗示性的店面。
这才是他心中的“圣地”,这里的二次元文化,远比上海要来得更“纯正”,也更“硬核”。
他的嘴角,终于,泛起了一丝发自内心的、真正的微笑。
最终,雷克萨斯缓缓地驶入了一个位于世田谷区的、极为安静的高级住宅区,在其中一栋融合了现代简约与日式庭院风格的、雅致的两层建筑前,停了下来。
司机为他拉开车门,他刚一走下车,就看到玄关的门被拉开,一个面容带着几分疲惫、眼神却依旧锐利的男人,正站在门口。
那是他的父亲,林建。
看来,他父亲这几个月在日本处理跨国贸易的业务,今天也正好,和他这个儿子,在同一时间,回到了这个位于东京的、真正意义上的“家”。
他走上前去,对着那个男人,微微鞠了一躬。
回到东京的日子,是一种充满了割裂感的、平静的诡异。
白天,林哲扮演着一个完美的、从上海回来休假的孝顺儿子。
他会陪着母亲和子,去拜访本家那些亲戚,在那些充满了繁文缛节的聚会上,用无可挑剔的敬语,和长辈们寒暄。
但一回到自己那间充满了手办和漫画的、充满了童年回忆的卧室,他就会立刻锁上门,打开加密的视频软件,用日语,远程“教学”和“视奸”,那个被他独自留在上海的、真正的“家人”。
这天晚上,一家人刚刚用完一顿充满了日式家庭风味的、温馨的晚餐。
正当哲也要像往常一样,借口“学习”,溜回自己房间的时候,他的父亲林建,却在书房门口,叫住了他。
“哲也,你过来一下,我跟你聊几句。”父亲的书房,和他母亲所营造的、充满了“和风”与“禅意”的家居风格截然不同,这里充满了现代的、属于商业和男性的、冷硬的气息。
林建坐在他那张宽大的、黑色的老板桌后面,他并没有看哲也,而是盯着一份关于中日贸易的报表,用一种不带什么感情色彩的、随意的口吻,提起了那件事:
“我听你母亲说了,你把专业,从历史系,转去了日语系。”
他顿了顿,抬起头,看着自己的儿子,“说实话,我有点失望。学语言,对你以后接手家里的生意,没什么太大的帮助。”
但他随即又摆了摆手,用一种商人的、注重结果的务实语气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 数字分页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