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流下了悸动的眼泪……
在很多人眼中,迈克尔?杰克逊就是一张80年代的文化标签太空漫步霹雳舞,以及浓厚迪斯科节奏的音乐……这些对爱好 流行音乐的现在的小青年来说,已经显得相当陌生。
但在一代人的大学生涯里,它们都是最前卫时尚的东西,也是一代巨星迈克尔?杰克逊的成功密码。
或许,那时的中国,封闭 了30年的国门刚刚开启了一条缝隙,杰克逊之所以在中国这里广为人知,可能正是因为他是最初通过正规商业版权引进介绍进国内的外国歌星。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迈克尔?杰克逊大概是第一个在商业上获得巨大成功的摇滚巨星。这么说并不是指“猫王” 艾尔维斯?普雷斯列甲壳虫和滚石等摇滚音乐的早期奠基者或者像“皇后”这样的天才乐队都是穷光蛋。事实上,他们也很富有。但毫无疑问的是,比起迈克尔? 杰克逊这个曾经的幸运儿来说,他们那点钱简直不能算钱 至今稳居全球销量冠军的专辑颤栗者给杰克逊带来了足以抵得上甲壳虫和滚石乐队所有经典作品的财富。
所有这些,都和时代的变迁有密切关系。在迈克尔?杰克逊真正名噪一时的20世纪80年代初,摇滚乐已经诞生了将近30年,正在经历着从内容到形式的深刻转变,而天才的杰克逊正是这种转型的集大成者。
在普雷斯列和稍后的米克?贾格尔的时代,摇滚音乐是来自社会底层青年的反叛的声音,反叛来源于不合理的社会规则压抑所造成的不 满。20世纪60年代,中国爆发了“文革”,西方也正值“青年造反”的时代。那是一个尊崇萨特和马尔库塞的狂野时代,摇滚乐则正是青年的愤怒声音的 艺术化展示。但经过了整个70年代的动荡,随着持续的经济增长和商业繁荣,到80年代,这种热情开始消退。最具讽刺意味的是,摇滚乐这种本质上是反商业的 东西,现在也被日益纳入甜蜜的商业逻辑。
因此,实际上,上个世纪70年代末以后,真正的摇滚精神就已经“死亡”了。如果们以某一事件作为一个分水岭的话,它发生在1980年, 摇滚音乐史上的传奇人物约翰?列侬以一种传奇的方式在那年结束了生命。当然,作为一种音乐形式,摇滚乐的死亡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今天仍活跃在舞台上的伟大的U 2乐队可能是这一过程中绚丽的“回光返照”。
在80年代以后近30年的西方社会,孕育和诞生摇滚乐的那种土壤已经不复存在。在一个经济繁荣和平安宁的时代,反叛是难以被大众接受的。60 年代的青年们以反叛精神证明了自己的存在,今天,他们的儿女们正在以消费能力证明自己的价值。今天,即使有不满,通常也不是对社会规则的义愤,而是对自身 适应能力不足以左右逢源而萌生的失落感。表达不满的形式也不再是粗犷的反叛,而变成了精致的恶作剧。
在很多人看来,迈克尔?杰克逊是摇滚乐的这一“转身”中承上启下的标志性人物。与他的那些衣着老土神色焦躁表演拘谨的前辈相比,杰克逊无论作为 一个追求完美的歌者还是作为一个活力充沛的舞者,身上都鲜明地烙下了80年代特有的商业印记。当初艾尔维斯?普雷斯列以白人之身唱出的是纯粹的黑人旋律和 节奏,而迈克尔?杰克逊却要想尽办法抹去自己身上的黑人标记。
当然,与他的那些油腔滑调的后辈也很不同,杰克逊与甲壳虫乐队至今健在的主唱保罗?麦卡特尼 交往密切,还曾经娶过“猫王”之女丽莎?普雷斯列,与摇滚乐的两位公认奠基人的这种私人关系使他似乎一下子与摇滚乐的伟大源头直接联系起来。
谁都不能否定杰克逊的天才和成就。他的那首颤栗者更是我百听不厌的好歌。但事实就是 这样,他不是某些人心目中那种纯粹的摇滚乐的缔造者,而是它的改造者。虽然这种改造是那些人并不喜欢的,但却更顺应时代潮流。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总是愤愤不平地回 头看,另一些人则更愿意信心满怀地向前看。这就有了所谓“保守”和“激进”的区分,而在对待摇滚乐的态度上,30年前的保守与激进与30年后的今天正好颠 倒。也许这就是历史。
在很多时候,回头看的人总是难以拒绝向前远眺的现实之诱;而向前看的人也总是免不了回眸一眼的黯然感伤。
对于那些一个生于动荡狂躁的60年 代成长于稳定繁荣的八九十年代的人来说,最理性和积极的态度应该是,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去倾听和欣赏这个时代中一切动听的声音。但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们内心深处飘浮出来的,永远是甲壳虫们优美淳朴的旋律。
但在此时此刻,甲壳虫应当为杰克逊暂时让位。就算年近七旬的保罗?麦卡特尼本人,此刻也应当为他的这位杰出后辈高歌一曲H elthe world
第750章 天王人生
当他表演时,他才是他,迈克尔杰克逊。而不是什么黑人种族里的叛徒,那个酷爱整容把自己整的像个木偶的古怪男人,那个恋童癖的嫌疑犯!
迈克尔?杰克逊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纠结的一生,也是悲剧的一生。他让无数人为之感动,可是,却又给无数人误解,当作了小丑。
他曾痴迷于名流的悲剧故事。在他房间里有一座玛丽莲?梦露的雕像,他曾研究过遭到好莱坞流放的明星查理?卓别林。此外,他还曾与猫王普雷斯利?艾尔维斯的女儿有过一段姻缘。
作为一名童星,他是一 位光芒四射的天才作为一名中年男子,他被人看作海外来客,就像彼得潘中的小仙子Tinerbell一样,如果掌声停止,他将不复存在。
1980年代初期,很难想象杰克逊的一生会有这种超现实主义的完结篇。在那个十年当中,拜一系列创纪录热销的唱片Bet It,Billie Jen, Thriller和色彩艳丽的音乐电视所赐,他成为世界上最受人欢迎的艺人。他可能是他这一代人中最好的舞蹈家,他还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形象:一个 的发光手套,月球步,签名的红夹克以及梦幻庄园。
近年来,他的魅力已经与音乐无关。经年累月的整形手术已经将他的面孔造就成一片奇特的风景。深陷债务的他已经迷失了自己的音乐之路。自1997 年后,他再没有进行巡演。2001年之后,他也再没有发行唱片。杰克逊光耀全球的音乐电视已被通俗小报上有关他奇特个人行为的报道所代替,包括娈童的指控 和东山再起的失败。憔悴的杰克逊用生命中的最后几周来准备自己演艺事业的复出活动,在伦敦一体育馆五十场演唱会门票已经销售一空。此举力在偿还三亿美元的 债务,尽管这位明星过着王侯一般的生活,尽管他自称为说唱乐之王,但那更多的是指过去,而
本章未完,点击[ 数字分页 ]继续阅读-->>【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
在很多人眼中,迈克尔?杰克逊就是一张80年代的文化标签太空漫步霹雳舞,以及浓厚迪斯科节奏的音乐……这些对爱好 流行音乐的现在的小青年来说,已经显得相当陌生。
但在一代人的大学生涯里,它们都是最前卫时尚的东西,也是一代巨星迈克尔?杰克逊的成功密码。
或许,那时的中国,封闭 了30年的国门刚刚开启了一条缝隙,杰克逊之所以在中国这里广为人知,可能正是因为他是最初通过正规商业版权引进介绍进国内的外国歌星。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迈克尔?杰克逊大概是第一个在商业上获得巨大成功的摇滚巨星。这么说并不是指“猫王” 艾尔维斯?普雷斯列甲壳虫和滚石等摇滚音乐的早期奠基者或者像“皇后”这样的天才乐队都是穷光蛋。事实上,他们也很富有。但毫无疑问的是,比起迈克尔? 杰克逊这个曾经的幸运儿来说,他们那点钱简直不能算钱 至今稳居全球销量冠军的专辑颤栗者给杰克逊带来了足以抵得上甲壳虫和滚石乐队所有经典作品的财富。
所有这些,都和时代的变迁有密切关系。在迈克尔?杰克逊真正名噪一时的20世纪80年代初,摇滚乐已经诞生了将近30年,正在经历着从内容到形式的深刻转变,而天才的杰克逊正是这种转型的集大成者。
在普雷斯列和稍后的米克?贾格尔的时代,摇滚音乐是来自社会底层青年的反叛的声音,反叛来源于不合理的社会规则压抑所造成的不 满。20世纪60年代,中国爆发了“文革”,西方也正值“青年造反”的时代。那是一个尊崇萨特和马尔库塞的狂野时代,摇滚乐则正是青年的愤怒声音的 艺术化展示。但经过了整个70年代的动荡,随着持续的经济增长和商业繁荣,到80年代,这种热情开始消退。最具讽刺意味的是,摇滚乐这种本质上是反商业的 东西,现在也被日益纳入甜蜜的商业逻辑。
因此,实际上,上个世纪70年代末以后,真正的摇滚精神就已经“死亡”了。如果们以某一事件作为一个分水岭的话,它发生在1980年, 摇滚音乐史上的传奇人物约翰?列侬以一种传奇的方式在那年结束了生命。当然,作为一种音乐形式,摇滚乐的死亡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今天仍活跃在舞台上的伟大的U 2乐队可能是这一过程中绚丽的“回光返照”。
在80年代以后近30年的西方社会,孕育和诞生摇滚乐的那种土壤已经不复存在。在一个经济繁荣和平安宁的时代,反叛是难以被大众接受的。60 年代的青年们以反叛精神证明了自己的存在,今天,他们的儿女们正在以消费能力证明自己的价值。今天,即使有不满,通常也不是对社会规则的义愤,而是对自身 适应能力不足以左右逢源而萌生的失落感。表达不满的形式也不再是粗犷的反叛,而变成了精致的恶作剧。
在很多人看来,迈克尔?杰克逊是摇滚乐的这一“转身”中承上启下的标志性人物。与他的那些衣着老土神色焦躁表演拘谨的前辈相比,杰克逊无论作为 一个追求完美的歌者还是作为一个活力充沛的舞者,身上都鲜明地烙下了80年代特有的商业印记。当初艾尔维斯?普雷斯列以白人之身唱出的是纯粹的黑人旋律和 节奏,而迈克尔?杰克逊却要想尽办法抹去自己身上的黑人标记。
当然,与他的那些油腔滑调的后辈也很不同,杰克逊与甲壳虫乐队至今健在的主唱保罗?麦卡特尼 交往密切,还曾经娶过“猫王”之女丽莎?普雷斯列,与摇滚乐的两位公认奠基人的这种私人关系使他似乎一下子与摇滚乐的伟大源头直接联系起来。
谁都不能否定杰克逊的天才和成就。他的那首颤栗者更是我百听不厌的好歌。但事实就是 这样,他不是某些人心目中那种纯粹的摇滚乐的缔造者,而是它的改造者。虽然这种改造是那些人并不喜欢的,但却更顺应时代潮流。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总是愤愤不平地回 头看,另一些人则更愿意信心满怀地向前看。这就有了所谓“保守”和“激进”的区分,而在对待摇滚乐的态度上,30年前的保守与激进与30年后的今天正好颠 倒。也许这就是历史。
在很多时候,回头看的人总是难以拒绝向前远眺的现实之诱;而向前看的人也总是免不了回眸一眼的黯然感伤。
对于那些一个生于动荡狂躁的60年 代成长于稳定繁荣的八九十年代的人来说,最理性和积极的态度应该是,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去倾听和欣赏这个时代中一切动听的声音。但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们内心深处飘浮出来的,永远是甲壳虫们优美淳朴的旋律。
但在此时此刻,甲壳虫应当为杰克逊暂时让位。就算年近七旬的保罗?麦卡特尼本人,此刻也应当为他的这位杰出后辈高歌一曲H elthe world
第750章 天王人生
当他表演时,他才是他,迈克尔杰克逊。而不是什么黑人种族里的叛徒,那个酷爱整容把自己整的像个木偶的古怪男人,那个恋童癖的嫌疑犯!
迈克尔?杰克逊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纠结的一生,也是悲剧的一生。他让无数人为之感动,可是,却又给无数人误解,当作了小丑。
他曾痴迷于名流的悲剧故事。在他房间里有一座玛丽莲?梦露的雕像,他曾研究过遭到好莱坞流放的明星查理?卓别林。此外,他还曾与猫王普雷斯利?艾尔维斯的女儿有过一段姻缘。
作为一名童星,他是一 位光芒四射的天才作为一名中年男子,他被人看作海外来客,就像彼得潘中的小仙子Tinerbell一样,如果掌声停止,他将不复存在。
1980年代初期,很难想象杰克逊的一生会有这种超现实主义的完结篇。在那个十年当中,拜一系列创纪录热销的唱片Bet It,Billie Jen, Thriller和色彩艳丽的音乐电视所赐,他成为世界上最受人欢迎的艺人。他可能是他这一代人中最好的舞蹈家,他还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形象:一个 的发光手套,月球步,签名的红夹克以及梦幻庄园。
近年来,他的魅力已经与音乐无关。经年累月的整形手术已经将他的面孔造就成一片奇特的风景。深陷债务的他已经迷失了自己的音乐之路。自1997 年后,他再没有进行巡演。2001年之后,他也再没有发行唱片。杰克逊光耀全球的音乐电视已被通俗小报上有关他奇特个人行为的报道所代替,包括娈童的指控 和东山再起的失败。憔悴的杰克逊用生命中的最后几周来准备自己演艺事业的复出活动,在伦敦一体育馆五十场演唱会门票已经销售一空。此举力在偿还三亿美元的 债务,尽管这位明星过着王侯一般的生活,尽管他自称为说唱乐之王,但那更多的是指过去,而
本章未完,点击[ 数字分页 ]继续阅读-->>